Linux下如何使用小型WEB服务器boa

来源:爱站网时间:2021-01-14编辑:网友分享
boa是小型的web服务器,一般在嵌入式中比较常见,那么你知道Linux下如何使用小型WEB服务器boa吗?不了解的用户们一起看看吧。

boa是小型的web服务器,一般在嵌入式中比较常见,那么你知道Linux下如何使用小型WEB服务器boa吗?不了解的用户们一起看看吧。

下面是在Fedora系统中安装、测试过程,以后不再重复强调Fedora系统,也不区分Linux、Fedora。

 

1、解压
$ tar zxvf boa-0.94.13.tar.gz
2、进入boa的源代码目录
$ cd boa-0.94.13/src
3、配置
$ ./configure
4、编译
$ make

注意,编译会报错,错误信息如下:

util.c:100:1: 错误:毗连“t”和“->”不能给出一个有效的预处理标识符
make: *** [util.o] 错误 1(中文版本)
util.c:100:1: error: pasting "t" and "->" does not give a valid preprocessing token

make:*** [util.o] Error 1(English version)

修改方法如下:
将本目录中compat.h(boa-0.94.13/src/compat.h)文件的

#define TIMEZONE_OFFSET(foo) foo##->tm_gmtoff 

改为

#define TIMEZONE_OFFSET(foo) foo->tm_gmtoff

即去掉“##”。
5、再次编译,通过。成功后,会在当前目录(src目录)下会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boa,我们可以将它复制到/usr/bin或/usr/local/bin目录下(当然,也可以是其它的PATH),按照我的习惯,放到/usr/local/bin目录下。
6、配置boa
我们需要修改boa的配置文件boa.conf,并且将它放置到一个特定的目录。我们把boa-0.94.13目录下的boa.conf文件复制到/etc/boa目录(boa目录需要我们自己创建)中。为什么呢?我们看一下./src/defines.h源代码就知道了,里面的一个宏,定义了服务器的根目录,如下:

/***** Change this, or use -c on the command line to specify it *****/
#ifndef SERVER_ROOT
#define SERVER_ROOT "/etc/boa"
#endif

它也提示了我们可以在运行命令时使用-c指定这个根目录。不过我们采用默认的方式。
另外,也需要进行以下修改

Group nogroup       改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Group 0
ScriptAlias /cgi-bin/ /usr/lib/cgi-bin/       改为      ScriptAlias /cgi-bin/ /var/www/cgi-bin/

因为系统默认是没有nogroup组的(0表示root组,可以使用id命令查看,见下),但存在nobody用户,因此User一项可以不用修改。ScriptAlias一项指定了cgi程序的目录,这里我们设置为/var/www/cgi-bin,就是说以后的各种cgi程序就要放在这个目录了。
下面是从网上找到的配置说明,其实就是boa.conf的中文翻译而已。

Port:boa服务器监听的端口,默认的端口是80。如果端口小于1024,则必须是  root用户启动服务器。
Listen:绑定的ip地址。不使用这个参数时,将绑定所有的地址。
User: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的身份,可以是用户名或UID。
Group: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的组,可以是组名或GID。
ServerAdmin:服务器出故障时要通知的邮箱地址。
ErrorLog:指定错误日志文件。如果路径没有以"/"开始,则相对于ServerRoot路径。没有配置时默 认的文件是/dev/stderr。若不想记录日志,指定文件为/dev/null。
AccessLog:设置存取日志文件,与ErrorLog类似。
UseLocaltime:设置使用本地时间,使用UTC时注释这个参数。这个参数没有值。
VerboseCGILogs:在错误日志文件中记录CGI启动和停止时间,若不记录,注释这个参数。这个参数没有值。
ServerName:指定服务器的名称,当客户端使用gethostname + gethostbyname时返回给客户端。
VirtualHost:虚拟主机开关。使用此参数,则会在DocumentRoot设定的
目录添加一个ip地址作为新的DocumentRoot来
处理客户端的请求。如DocumentRoot设置为/var/www,则http://localhost/转换 成/var/www/127.0.0.1/,若注释此参数,则为/var/www/。
DocumentRoot:HTML文件的根目录(也就是网站的目录)。
UserDir:指定用户目录。
DirectoryIndex:指定预生成目录信息的文件,注释此变量将使用DirectoryMaker变量。这个变量也就是设置默认主页的文件名。
DirectoryMaker:指定用于生成目录的程序,注释此变量将不允许列目录。
DirectoryCache:当DirectoryIndex文件不存在,而DirecotryMaker又被注释掉时,将列出这个参数指定目录给客户端。
KeepAliveMax:每个连接允许的请求数量。如果将此值设为" 0 ",将不限制请求的数目。
KeepAliveTimeOut:在关闭持久连接前等待下一个请求的秒数。(秒)。
MimeTypes:设置包含mimetypes信息的文件,一般是/etc/mime.types。
DefaultType:默认的mimetype类型,一般是text/html。
CGIPath:相当于给CGI程序使用的$PATH变量。
SinglePostLimit:一次POST允许最大的字节数,默认是1MB。
AddType: 增加MimeType没有指定的类型,例: AddType type extension [extension ...]。要使用cgi,必须添加cgi类型:AddType application/x-httpd-cgi cgi
Redirect:重定向文件。
Aliases:指定路径的别名。
ScriptAlias:指定脚本路径的虚拟路径。

在启动boa之前,还需要确保Linux中其它的Web服务器已经关闭。比如httpd这个服务。——在测试中,Linux的httpd是没有开启的。好了,一切就绪,就可以启动boa了,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boa就行了,当然,前面我们已经将boa复制到/usr/local/bin目录。
启动boa后,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Linux的IP地址(可以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)。此时,浏览器中显示的是Fedora Project的Start Page(大家可以查看一下/var/www目录下的index.html)。
(注意,在实际测试中,使用普通用户并不能启动boa,须用root用户,原因未明。)

# id
uid=0(root) gid=0(root) groups=0(root),1(bin),2(daemon),3(sys),4(adm),6(disk),10(wheel)
# ps aux | grep boa
nobody    2927  0.0  0.1   1924   652 pts/1 S 09:16 0:00 boa
root      2931  0.0  0.1   5504   688 pts/1 S+ 09:17 0:00 grep boa

测试中,我们将html网页放到/var/www/html目录中,将cgi程序放到/var/www/cgi-bin目录下。这样,如果我们要访问一个自己制作的网页(hello.html),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://192.168.184.100/html/hello.html,这里的IP地址就是Linux的IP地址。
关于boa的测试实例,请点击这里查看。

linux

在前面的文章里讲了如何安装、配置boa,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下一些boa测试实例,主要涉及到html以及cgi程序的编写。

测试环境:
虚拟机(虚拟机软件为VMware)Fedora(以下与Linux为同义词),Linux的IP为192.168.184.100,通过VMnet8方式与物理机MS Windows连接,使用常用浏览器访问,如IE、Maxthon、Chrome等。

 

html不用介绍了。cgi全称为Common Gate Interface,它不是一种具体的语言,它可以使用其它语言来实现,比如C、C++、Perl、shell,等等。我们使用C语言来编写cgi程序。

我们需要使用到两个文件,一个是用于页面显示的使用html语言编写的hello.html,该文件放到/var/www/html目录中。另一个是用于响应该页面的cgi程序hello.c,该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,编译方式为:

$ gcc hello.c –o hello.cgi

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hello.cgi放到/var/www/cgi-bin目录中

完整的hello.html如下: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this is  is a simple test of HTML

 

 

"img/logo.jpg" alt="CST studio" />
hello from "http://www.latelee.org">Late Lee > >

 

 


 >
 

you can visit my website at "http://www.latelee.org">www.latelee.org href = 






  
"form1" action="/cgi-bin/hello.cgi" method="post">
   "center">
       align= type= align= align=
"center" colspan="2">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
"center">user name
      "text" name="Username">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
"center">password
        "password" name="Password">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"submit" value="login">
        "reset" value="cancel">
      
    
  





 

 

 type= type= type=
 align=
 name= >

这个html文件分两部分,前半部分是一些常见的页面显示语句,这里包括了标题、图片显示、超链接。后半部分是我们真正的测试程序,主要设计了两个输入框,分别输入用户名和密码;两个按钮,分别是登陆和清除,这里的“登陆”并非实际中的登陆,它只是测试cgi程序的响应,结果是显示输入的信息。
注意到这一句:

"form1" action="/cgi-bin/hello.cgi" method="post">
 name=

它的action表明了由哪一个cgi程序来响应来自该页面的消息,而method为http响应的方法,常用的有两种,分别是“post”和“get”,这里非专业地介绍一下。post,顾名思义,就是“提交”,用于更新信息;而get,即“获取”,用于从服务器中获取、查询信息。在下文将会看到,这两者在地址栏中的区别,使用post方法时数据是不会在地址栏中显示的,而get方法则会显示。不过本文不介绍这两者的本质区别。

如果直接输入Linux的IP地址,则会显示Fedora Project的启动页面,而要访问我们的测试网页,还需要再添加一些目录才行。这里的实际地址应该是:
http://192.168.184.100/html/hello.html
当然,IP地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。

下面是响应的cgi程序hello.c完整代码:

#include 
#include 
#include 

char* get_cgi_data(FILE* fp, char* method)
{
    char* input;
    int len;
    int size=1024;
    int i=0;

    if (strcmp(method, "GET") == 0)  /**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input = getenv("QUERY_STRING");
        return input;
    }

    else if (strcmp(method, "POST") == 0)  /**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len = atoi(getenv("CONTENT_LENGTH"));
        input = (char*)malloc(sizeof(char) * (size+1));

        if (len == 0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nput[0] = '\0'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turn input;
        }

        while (1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nput[i] = (char)fgetc(fp)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f (i == size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nput[i+1] = '\0'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turn input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len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f (feof(fp) || (!(len))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++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nput[i] = '\0'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return input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++;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}
    return NULL;
}

int main(void)
{
    char* input;
    char* method;
    char name[64];
    char passwd[64];
    int i=0;
    int j=0;

    printf("Content-type:text/html\n\n");
    printf("The following is query result:");
    method = getenv("REQUEST_METHOD");
    input = get_cgi_data(stdin, method);

    printf("string is: %s", input);
    int len = strlen(input);
     /* sizeof("username=") = 9 */
    for (i=9; i    {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if (input[i] == '&'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name[j]='\0'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reak;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name[j++]=input[i];
    }

     /* sizeof("username=")+sizeof(&password=) = 19 */
    for (i=19+strlen(name),j=0; iint
)strlen(input); i++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passwd[j++] = input[i];
    }
    passwd[j]='\0';

    printf("your username is %s your password is %s\n", name, passwd);

    return 0;
}; i++)

 

 

linux

这里不讨论代码的逻辑、风格等问题。
这个程序功能十分简单,就是打印获取到的请求字符串以及用户名称和密码。该程序与普通的C语言程序并无区别,只是多了我们不常用的getenv函数,它在stdlib.h头文件中声明,作用是获取指定的环境变量的值,比如我的系统中HOME这个环境变量值为/home/latelee/,则该函数返回指向这个值的指针。这里出现了QUERY_STRING,这是boa特有的环境变量,从字面上理解为“请求字符串”,我们打印了这个变量的值,也从该字符串中分析得到用户名和密码,下面将会看到。
在boa源代码目录下的examples目录中有一个cgi程序:cgi-test.cgi,它使用perl语言编写。将它复制到/var/www/cgi-bin目录中,在浏览器输入其地址:
http://192.168.184.100/cgi-bin/cgi-test.cgi
则显示下面的cgi测试程序:

Boa CGI test
Date: Thu Jan 27 13:45:19 CST 2011
Method: GET
Basic GET Form:
  

Basic POST Form:
  
Sample ISINDEX form:
/cgi-bin/cgi-test.cgi?param1+param2+param3 Query String:
Arguments:
Environment:
? SCRIPT_NAME = /cgi-bin/cgi-test.cgi
? SERVER_NAME = FightNow
? HTTP_ACCEPT_ENCODING = gzip, deflate
? SERVER_ADMIN =
? REQUEST_METHOD = GET
? SERVER_SOFTWARE = Boa/0.94.13
? REMOTE_PORT = 3892
? HTTP_USER_AGENT = Mozilla/4.0 (compatible; MSIE 6.0; Windows NT 5.1; SV1; .NET CLR

2.0.50727)
? SERVER_PORT = 80
? HTTP_ACCEPT_LANGUAGE = zh-cn
? REMOTE_ADDR = 192.168.184.1
? SERVER_PROTOCOL = HTTP/1.1
? PATH = /bin:/usr/bin:/usr/local/bin
? GATEWAY_INTERFACE = CGI/1.1
? REQUEST_URI = /cgi-bin/cgi-test.cgi
? SERVER_ADDR = 192.168.184.100
? HTTP_HOST = 192.168.184.100
No input stream: (not POST)
id: uid=99(nobody) gid=0(root) groups=99(nobody)
Boa http server

 

 

这里我们看到许多的环境变量以及它们的值,它们可以直接使用getenv函数获取。QUERY_STRING是客户端提交的数据,这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经过了编码的,因此,要正确显示它们,必须进行解码。

 

  • 表单中每个字段用字段名后跟等号,再接上这个字段的值来表示,每个字段之间的内容用“&”连结,前面的程序就是依据“&”进行判断用户名和密码的。
  • 空格符号用加号(“+”)代替,而其它的特殊字符,如“!”、“#”等,使用百分号(“%”)加对应的ASCII码来表示。汉字也是这样表示。

下面是页面显示的效果图:
 html显示

当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分别输入latelee和latelee.org提交后,将出现如下提示信息:

The following is query result:

string is: Username=latelee&Password=latelee.org
your username is latelee
your password is latelee.org

 可见,程序正确解析出了用户名和密码,不过当字段值有空格时,则显示:

The following is query result:

string is: Username=Late+Lee&Password=Late+Lee
your username is Late+Lee
your password is Late+Lee

可以看到,还没正确解析出空格(我不知道在字段值中出现空格本身就是是非法的还是程序的问题)。

当cgi程序采用get方法时,地址栏的变化为:

http://192.168.184.100/cgi-bin/hello.cgi?Username=latelee&Password=latelee.org

而采用post方法时,地址栏为:

http://192.168.184.100/cgi-bin/hello.cgi

未尽事宜:中文解析还没有完成,当用户名为“李迟”时,显示如下:

The following is query result:

string is: Username=%C0%EE%B3%D9&Password=123
your username is %C0%EE%B3%D9
your password is 123

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介绍Linux下如何使用小型WEB服务器boa的文章,是不是很简单呢?有一样需求的用户可以掌握此方法,简单实用的小方法。

上一篇:Ubuntu简单安装LAMP的方法

下一篇:Nginx通过hmux协议访问resin说明文档的介绍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相关阅读

热门软件源码

最新软件源码下载